记得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,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。”
然而,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,甚至会对孩子动手。
我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,以下3个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。
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,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。这一阶段,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,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带来的条件反射,是无意识的。而且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主性与羞怯、疑虑之间摇摆的状态。如果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打骂,不仅没有警示作用,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,进而感到羞耻。长此以往,就会养成胆小的性格,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。最重要的是,3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“巴掌”呢?娇嫩的皮肤,即使下手很轻,也很容易造成伤害,尤其是孩子的头部,稍微有碰撞,就很可能发生脑震荡,影响大脑的发育。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管住孩子,又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呢?首先可以冷处理,当孩子无理取闹时,家长可以不去搭理他,慢慢地,他就会形成一种意识:这种哭闹的方法是没用的。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予以积极回应,这会让他们在自己哭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联系。不要以为孩子还小,什么都不懂。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探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启蒙阶段。正如上面所说的,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,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了。6岁以后,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,自尊心也越来越强,开始渴望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可、赞赏。在这个阶段,无论是行为暴力或是语言暴力,都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。很有可能发展出懦弱自卑、自我认知低下的性格,对孩子的人际影响造成不利影响。而且,在这一时期打骂孩子,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态度。不仅形成长时间的心理阴影,而且孩子还会有样学样,慢慢成长为脾气暴戾,一言不合就对他人恶言相向的人。孩子1岁时,想象、创造力高达96%,随着年龄的递增,7岁便发生逆转;10岁时,孩子丰富的想象力、创造力消失了,只剩下原来的4%。
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平均会遭受到两万次的“伤害”。所以,父母的打骂很容易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让他们变得畏手畏脚,缺乏好奇心和热情。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,弄清楚他的心中所想,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行为。当我们认为孩子不可以再有下次的时候,就要看着他,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。很多时候,我们习惯了和孩子唠叨一堆,却往往说不到点子上。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,相反还会产生超限效应,让孩子有逆反心理。我们要一定要记住一点,我们责备的是孩子的行为,而不是孩子,千万不要批评孩子的人格或人品。要让孩子知道,爸爸妈妈只是对他的行为不满,对他是一直尊重并爱着的。最后,我们要告诉孩子,虽然犯了错,但是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减少一丝一毫。犯了错就批评,无关乎爱与不爱。改正了,这事就翻篇了,既往不咎。他们不想被家长管过分呵护,难以忍受家长的管教,想独立,总是用家长不喜欢或不习惯的方式和家长说话、相处,处处顶撞。他们内心张力十足,总想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,穿标新立异的衣服,穿耳洞,戴耳环,吸烟……有时甚至会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。这样做不会起到任何作用,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,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。青春期的孩子,你越想控制,他们越是不屈;你越是打骂,他们越是叛逆。因为从青春期一开始,无论男孩还是女孩,他们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据和控制,想法和行为都将产生巨变——这股力量就是荷尔蒙。科学家发现,荷尔蒙使大脑中掌管情绪的地方——杏仁核特别活跃,因此青少年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。而掌管理智、决策的大脑的总指挥额叶,一般要到20至25岁成熟。所以,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荷尔蒙折腾得阴晴不定,晚熟的额叶又不能出来控制局面,从而整个人显得冲动不理性。所以,青春期的孩子爱发脾气,易怒,不听话,并非故意和家长对着干,更多的原因是身体里的荷尔蒙在作祟。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少一分责怪,多一体谅,多一点耐心和包容。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、尊重,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,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。如果孩子犯了错,要让孩子知道,爸爸妈妈只是对他的行为不满,对他是一直尊重并且爱着的。家应该是孩子温暖的港湾请在孩子面前,收起愤怒,收起控制,用更理智和温柔的爱去拥抱孩子。